苏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丹空间往事之四防空洞 [复制链接]

1#
嘴唇白癜风怎么治疗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设计教育家,知名设计评论家,艺术策展人

空间往事之四

《防空洞》

太原矿机宿舍防空洞线路图(原始底图提供:李柏岁)

防空洞是一个时代留给历史的巨额遗产,在它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之后,我坚信未来的考古学会重新评价这一工程壮举。这长达过万公里的人工洞穴,如肠道一般在祖国大地之下百转千回,消化了曾经弥漫在国家上空的恐怖和威胁,将它们变成一坨臭不可闻的粪便。也许几千年后的人类会推测,曾经的人类为什么会这样地热爱地下世界,会倾尽他们的所有来营建这些不见天日的孔洞。那么我的这份回忆就有了一份文献价值,它将告知未来这些神秘的工程所埋葬掉的恐惧和它带给一代人的快乐。

防空洞工事构筑,洞内标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辜向阳提供)

?地下长城

中国有两个长城,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地下长城就是连成网络的防空洞,中国的防空洞网络虽诞生于冷战时期,但却并不是冷战的产物,因为文革期间中国的防空洞主要是防苏修帝国的。年3月和8月苏联边防军在中苏边境制造摩擦,袭击中国边防部队,战事不断升级,苏联向中国发出了核威胁,中国方面开始全面备战。同年8月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防空领导小组,周恩来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号召广大群众“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强防空工作。年8月周在第二次全国人防会议上说:“……他知道我们的空军比他们弱,所以他首先轰炸……核导弹很远就飞过来了。核战争、常规战争,我们都要很好的防……”。全国性的动员之下,当时的中国有数亿人参加了深挖防空洞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修建防空洞总长度超过一万公里,堪称地下长城。

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人防战备教育,喊口号“打倒美帝、打倒苏修”(辜向阳提供)

人民群众积极存储战备粮,“备战、备荒、为人民”(辜向阳提供)

周恩来题词“毛主席教导中国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辜向阳提供)

年到年是“深挖洞”工程的第一阶段,当时只对人均防空洞的面积有要求。提出人均面积不能低于0.5米,覆土层厚度2米以上。年到年“深挖洞”工程向永久性发展,各项标准都进一步提高,覆土厚度要求达到4米以上,能够防御小型炸弹的袭击。在我的记忆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父亲都忙着参加挖洞工作。大型国企组织能力强、装备好,所以像矿机这样的企业修建的防空洞水准应该是属于典范了。据同学赵建忠介绍,他的一个刘姓邻居是铸铁车间的工人,就是因为挖防空洞而摔伤成为残疾,后来单位一直有专人照顾。矿机厂修的防空洞空间相对开敞,可以两个人并排行走,但到了附近耐火厂的防空洞里就相对狭窄一些,两个人面对面错身时必须有一方侧身方可通过。

狭窄的的防空洞内,胜利的微笑(辜向阳提供)

妇女群众构筑防空洞(辜向阳提供)

?地道

而早在大修防空洞之前,中国已经有了“地道”文化。如果对历史上中国影视票房做个全面统计,估计最高的不是《战狼》而是《地道战》、《地雷战》。其实《地道战》只是一部故事片兼教学片,但它创造了一个以防守的方式大获全胜的的神话。主人公民兵排长高传宝油灯下读《论持久战》的镜头片段和主题曲堪称经典,是地道战由战术上升到战略乃至文化的关键,一时间响彻祖国大地。这部电影除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宣扬以弱胜强的民间智慧,强调人民战争的重要作用。《地道战》里的三首插曲都很精彩,深入人心并广为传唱。地道战是地面战争的延伸和互补,防空洞则完全是为了防护来自空中的袭击。防空洞是地道的升级,也是战争级别提升的产物。但是老百姓却依然沿袭了地道战的思路,希望和看不见的敌人来一场地面下的厮杀。

影片《地道战》中,主人公民兵排长高传宝在油灯下读《论持久战》

视频1:《地道战》中的无名插曲,后被群众改编为“老头快跑”

《地道战》中,村支书高老忠夜间发现敌人,为掩护村民疏散逃离,孤身跑到村里的大槐树下敲钟报警,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影片中该片段配乐紧凑,营造了危机紧张的气氛。当时的人民群众还创造性地帮这段音乐配上歌词:“老头快跑,老头后面有*子在追你,快跑快跑,不要遭*子抓住了,快跑快跑快跑快跑,跑跑跑跑跑。”朗朗上口,广为传唱。

视频2: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视频3: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影片《地道战》中的三首曲子,老忠叔敲钟片段由人民群众自发改编成歌曲“老头快跑”,男女老少都能广为传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在影片中由女声独唱,展现了歌唱家高超的技艺,并体现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主题曲《地道战》曲调激昂,歌词振奋人心,成为经典的舞台表演合唱曲目。三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全方位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格调音乐艺术的精神需求,也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和精神价值取向。

地道战的文化是其思路的表现和传播,那一阶段无论官方主流还是民间都继续生产着不同格调的文艺作品。官方的严谨、逻辑性强,比如:

“深挖洞洞广积粮,

苏修空袭要提防。

美帝也在蠢蠢动,

全民急挖防空洞。

小寨工程最浩大,

内箍砖石不讲价。

洞高三米宽五米,

地下纵横数十里。

洞里能跑老解放,

北京吉普撵不上。

西安经常拉警报,

洞里挤满老与少。”

而民间的追求口头顺畅、痛快,不顾逻辑的荒诞。如:

“我是李向阳,

坚决不投降。

敌人来抓我,

我就转地道。

地道有张纸,

我就拉稀屎。

敌人一进门,

踩了半脚屎。

气得敌人三天不拉屎!”

这是当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在全民皆兵构筑防空洞体系时候广为流传,自娱自乐地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防空洞构筑现场宣传“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辜向阳提供)

齐心协力修工事(辜向阳提供)

一砖一瓦为战备(辜向阳提供)

?菜窖文化

中苏友好时期所建的房子,虽然不断地被人们赞美,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了文化地标。但客观的评价,它们大都是简易的,比如为了节约时间和建造成本都没有地下室。因此居民生活中储物空间就得靠各家各户自己想办法,于是户外空地上堆满了煤,布满了孔洞。所谓孔洞就是各家各户自己挖的菜窖入口,它们平时用一块木板或铁板盖着,再压上几块砖头以防经常光临的北方大风掀翻。毛泽东在年1月在听取长远规划设想时指示:“老百姓怎么办?就是每个房子都挖个洞,自己挖。平时当仓库,藏东西,战时飞机来了当防空洞……”。这么看来,在苏联人盖的房子旁挖菜窖也是非常符合*治要求的。

山西的粘土地质条件非常适合开挖简易的地窖,基本上其空间形式是一个乐谱中休止符的形状。先是在七十公分左右见方的土地上垂直下挖三米到四米,然后再朝一侧横向开挖,直到拓展出一定的容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人们在秋天把白菜、土豆、萝卜放进去,靠它们捱过漫长的冬天。

为便于就近隐蔽,在居民区中修建坑道防空工事(辜向阳提供)

菜窖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有趣的去处,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点上蜡烛或油灯之后,那昏暗的环境和地道战里的场景颇为相似,再加上平时家长、老师不让孩子们随便下菜窖,菜窖就成了一种躲避主流空间生活的另一个世界。于是,生活中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心理就完整应对了电影中的人物和空间。地窖成了地道的缩影,家长、老师成了想象中的*子和伪军。

挖菜窖也是一个社会行为,往往由一个家庭组织众多邻居参与而完成,一般要耗时三到四天。挖菜窖的过程是孩子们快乐无比并充满期待的时候,因为孩子们早已感觉到,未来他们将主宰这个地下空间。菜窖挖好之后的初始阶段,家长们貌似控制着一切,他们颐指气使牛逼哄哄。但终究出入那个狭小的空间对于成年人的身型而言,会有诸多不便,于是权力逐渐交还到了孩子们手中。“小*当家”之后,菜窖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本质的变化,它的储物性质退居二线,孩子们把它打造成了自己的天堂。

孩子们会在菜窖里铺满干草,点亮油灯,然后或坐或卧围在一起进行自己的游戏。逐渐的一些孩子开始把从家里“盗出”的食品也带进来进行小型的聚餐,韭菜炒肉片是自己偷偷做的,沙丁鱼罐头是用各种办法筹集来的钱买来的,鸡汤是用从别的社区人家偷来的鸡炖的,最后廉价的白酒也出现了,这让聚餐水准达到了高潮。菜窖里进行的这些勾当仿佛是隐秘的自主的成人仪式,令每一个在场者兴奋不已。但是菜窖终究是储菜的地窖,由于它空间狭小无法聚集太多的人,于是没有接到邀约入席者就醋意大发想办法搞破坏,一次正当我们在菜窖里推杯换盏之际,地面上一个家伙扔进来一个“胜利花”(一种烟花),顿时一片白色的烟雾弥漫至整个空间,一顿美宴立时陷入了灾难,我们诅咒着哀嚎着一个一个以惊人的速度逃到了地面上。

孩子们积极参与防空建设(辜向阳提供)

我参与的一个菜窖壮举就是把三个家庭的菜窖给予贯通,从而大大丰富了空间的变化,许多电影中的场景在这里得到了再现。这个菜窖组合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一拨儿孩子的战斗力,它渐渐成了一个可以干大事儿的场所。一次整个单元的孩子们参与了对宿舍区菜站的洗劫,大家趁着夜色将一大批刚刚运抵蔬菜供应社的萝卜席卷一空,然后运到了我们的菜窖里。但是由于这次参与的人数太多且动作稍大了一点,还是被敏锐的家长们识破了。接下来就是全楼家长统一行动,对各自家里的孩子进行隔离、调查、讯问……,然后全楼陷入一片*哭狼嚎。

还有一次更大规模的事情是为了砌水泥乒乓球台而进行的储备建材行动,那一次的组织策划者是我的哥哥。当时他是一个乒乓球运动的发烧友,为了在楼前自建一个水泥球台而操碎了心。这个计划需要筹集八百块红砖和若干袋水泥,这可是一个大计划,几乎全楼的孩子都参与了这次行动。我们每天趁着夜色去周边地区的建造工地偷砖和水泥,然后再把它们运到菜窖里储备着,直到数量达到了我们的计划要求。这个行动持续了半个月时间,老鼠搬家一样终于凑齐了砖和水泥的数量。砌乒乓球台子的那天,天刚蒙蒙亮大家就起床了,然后从菜窖里把砖和水泥搬到现场再进行紧张的施工。施工的过程中几位工厂的青年工人也参与了指导,主要是水泥和沙子配比关系,水泥台面养护等问题。最后水泥台面的抹灰需要技术,记得是一个叫牛建旺的青年帮我们弄的。后来这个通过挖社会主义墙角建设的球台,使我们楼前成了整个社区的中心,每日里推挡攻防、人声鼎沸。我的哥哥也成了当地的一个球霸,大学期间分别获得过合肥工业大学的男子单打第三名,研究生期间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男子单打的亚军。在哈工大比赛的时候,我一直陪着他,看着他在球台前奋勇搏杀的场面,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从菜窖里辛苦搬砖的情景。

哥哥(左)和我(右),拍摄于晋祠公园,年

?演习

防空演习很有趣,警报拉响之后我们跟着大人从那些平时上着锁的防空洞大门鱼贯而入,然后在里边快速穿行。我们终于有了机会一睹这些家长们没白天没黑夜整日鼓捣的,神秘兮兮地下空间的真容。一般来说,防空洞入口是一条笔直的拱形通道,砖砌的楼梯没有休息平台直插到底。下到底后再转几个弯就到了主道,两侧的墙体上在一人高的位置上有管线,每隔几米就会有白织灯以供照明。

地下长城体系复杂,不仅有通道,还有厅堂和储备室。防空演习的时候只让我们在通道里穿行,在每个转折点都会安排专人看守和引导。有时候两拨人会突然在一个交汇点相遇,然后哈哈大笑继续交叉前进。大约一刻钟左右的时间,我们从宿舍区的另一个分会(居委会和建筑空间组团对应着)出入口走出,结束了这短暂的演习。我想那个时候一定是为了应对急剧恶化的中苏关系,国家进行紧急战略部署调整的时期。战争似乎近在咫尺,到处都贴着如何应对原子弹的简易说明。但对于整天接受着战争和仇恨教育的孩童来说,战争似乎又充满快乐和机遇。电影、连环画中完全感受不到战争的恐怖气息,而是浪漫情怀英雄辈出的过程。演习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地下隐藏着的另一个世界,令我们充满期待。

人防演习,躲避轰炸(辜向阳提供)

人防演习,救护伤员(辜向阳提供)

?探险、游戏、灾难

矿机宿舍的地下遍布防空洞,它们不仅自成网络,还联通了地上空间系统。像学校、体育场、礼堂这些公共性建筑里大多都设有防空洞的出入口。这种隐秘的联系主要是防备在战争期间的撤退和出其不意的反攻,但在和平时期它们也时常发挥一种反作用。比如灯光球场门口有一个地道出入口,这条地道和俱乐部后台联通着,电影热映时代,这条路成了孩子们逃票的通道。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顺着防空洞进到后台后,就顺着梯子攀爬到悬挂面光灯的铁架上偷看免费电影。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教室讲台左侧也有一个防空洞出入口,平时由两扇钢板做成的门控制着通行,有一次上课期间,铁门下传来一阵喧闹,灯火和浓烟从门缝中渗出。原来是一帮在防空洞迷失方向的孩子,他们误打误撞来到我们身边的洞口。上课的老师几声怒吼喝退了他们。

床下洞(辜向阳提供)

那个时候钻防空洞是勇敢男孩子的游戏,就有点像现在的岩洞探险,在那个黑不隆咚、无法无天的地下世界,很容易迷失方向。所以一般需要几个人一起下去,这样方便记路和壮胆。初中的一个阶段,我酷爱在防空洞里瞎走,并希望每一次都能寻找到新的路径。防空洞里的电是低压的,但平时是没电的,所以防空洞的探险就需要照明设备。虽说摸着黑穿行防空洞比洞穴探险要简单的多,但是防空洞内部空间样式雷同和缺乏照明设备是迷路的重要原因。由于物质条件有限,防空洞只在入口附近使用砖砌成砖墙和拱顶结构,其他部分都是素土夯实。手电筒是最顶级的探险防空洞用照明设备,尤其是那种加长的放三节解放牌一号电池的手电筒,反光碗很大,气派!但是很少有机会使用这种“奢侈品”。油毡是最主要的照明材料,这种东西宿舍里到处都是,过去每家每户煤堆和煤糕垛子都用这种黑色的油毡苫着。油毡是易燃品,从上边撕下一片即可以用来照明。油毡燃烧的时候会不断滴下来黑乎乎粘稠的液体,若皮肤碰上这种滚烫的油滴就会留下永久的疤痕。同时油毡燃烧的时候还会冒出一股股黑烟,释放出刺鼻的焦糊气味,所以油毡不能举着而是远远地拎着。拎着油毡的孩子走在最前边,后边跟着一长串战战兢兢又有几分好奇的同伴,油毡滴落的液体落在潮湿的地面会发出哧哧的响声,黑烟缭绕熏呛着后边的人们,然后融入比它更黑的黑暗。后来听说其他学校发生了学生钻防空洞,七人窒息而亡的惨案。所以学校和班主任三令五申禁止我们去这种危险的地方,但是我们就是按耐不住对黑暗的迷恋,对迷宫的好奇。并且我发现点燃松木会有和油毡同样的功效,而松香的气味则好多了。

房前洞漆黑的洞口(辜向阳提供)

此外我们脚下的防空洞还延伸到了其他区域,比如卧虎山内的人防设施,据说卧虎山里的防空洞宽敞大气,可通行卡车。最远一次我和另外几个同学钻防空洞,最后从几公里外的里一个厂区钻了出来。还有几次我们找到了位于机车厂宿舍区集体浴池门前的垂直通风口,在那里可以顺着U形的钉耙钻出地面。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些人防设施开始用于社会服务,听说许多菜市场上的蘑菇就是在昔日的防空洞里种植的。还有很多小型旅馆开设在防空洞里,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建设的压力。年大学二年级参加星火计划在北京转车时,住过崇文门一带的地下旅社。沿着那斜向直插地下的通道进入旅店的时候,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在那个不分昼夜、不见天日的小房间里,我睡得很踏实,如同回到了儿时记忆中的隐秘空间,那是我们自己的天地。

由地下防空洞改造的旅社(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感谢辜向阳、李柏岁同志提供的珍贵图片资料!

本文作者作品《页:苏丹艺术与设计微言集》,点击上图链接,上当当网购买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作者其它作品:

苏丹:空间往事之三《西马路》

苏丹:空间往事之二《大操场》

苏丹:空间往事之一集体大澡堂

“进山”与出关——《出走与逃亡》之五(完结篇)

我的大学·梦——《出走与逃亡》之四

“铁之道”——《出走与逃亡》之三

“饥饿游戏”——《出走与逃亡》之二

“幼儿园的高墙上有个洞”——《出走与逃亡》之一

围城四部曲之四:第四重围困——一方之言

围城四部曲之三:第三重围困——“沸腾”的群山

围城四部曲之二:第二重围困——在社群之间

围城四部曲之一:第一层围困——阴郁的楼群

苏丹:奶妈

苏丹:放羊—奶妈续篇

苏丹:养猪、敲猪和杀猪——《奶妈》之续三

苏丹:昔阳出了个乔万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